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建设,确定什么样的标准水平无疑决定了质量的高度。因此,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当天这一议题原本只聚焦于“提升制造业标准”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要在文件标题中加入“质量”二字。“标准和产品质量紧密相连,我们要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有先进的标准作为支撑。反过来,我们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消费品质量,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总理说,中国目前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标准仍然比较落后,很多产品的质量仍然处在中低端。“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坐拥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制造,却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马桶盖、奶粉、化妆品等日常商品的需求,拱手把市场让给了海外厂商,中国制造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