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5年第4季度在内蒙古、浙江、安徽、重庆4省(区、市)流通领域开展手机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情况。结果显示,抽查所涉及60个品牌130批次样品,发现不合格样品28批次。不合格商品涉及标称品牌有易丰、锋大通、传奇、百合、唐为等,多为没有知名度的小品牌,而像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国内外知名大品牌,则均没有查出问题。
这样的一个抽查结果,正好反映了我国手机市场当下的格局:随着市场竞争日趋严酷,大品牌通过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逐渐站稳脚跟,而一众靠贴牌、山寨为生的小品牌因技术质量低下而愈发生存艰难。上述抽查的项目,其实都是手机产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比如标志和说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抗电强度、耐异常热、辐射杂散骚扰等,这些手机最基本的功能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呢。
事实上,回望2015年,人们发现,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洗牌节奏,而洗牌的依据,就是质量和技术。有分析人士这样表述:这一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速下滑,各个品牌实力分化,强势者凯歌高奏一步步刷新记录,失利者折戟沉沙在热闹的舞台凄凉告别。2015年10月大可乐手机宣布破产,非常具有“凄凉”的象征意义,而当年珠三角地区倒闭规模供应链企业13家,则更是打开了“凛冬”之门。几家欢乐几家愁,说明中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真正比拼阶段。
根据信号雷达(OpenSignal)提供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安卓设备的总数增加了近6倍。而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报告,从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从17.1%增加到45.3%。这些数据除了表明智能手机普及率大大增加之外,还透露出智能手机廉价化的事实。而普及及廉价的表象背后,是极其残酷的市场竞争。IDC预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19.7%。显然,短短几年“飞跃”过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很快就没了。事实上,现在整个市场的竞争核心都体现在了性价比上,这是一个产业走向衰退的标志。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竞争加剧,红利减少,产业衰退,正是市场成熟理性的表现。在这个阶段,智能手机虽已难再有质的飞跃,但市场利润和增长空间还是存在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比拼就看真本事了。这时候就得拼综合素质,拼技术积累,拼整体实力,拼市场后续中的品牌溢价能力了。
理性拼争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再拼价格,而是相反向高端发力。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4000元以上旗舰机型苹果依然占据市场绝对优势,但在3000~4000元的中高端机型,苹果市场份额从16%上升至22%;而三星份额从50%下降至25%。三星失去的,正由国产品牌快速填补。国产品牌靠什么挤占三星的份额?靠技术和质量以及由此积淀的品牌影响力。
201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部的华为,就是这样拼出来的代表。华为的拼,绝不是拼一时的市场机会,而是拼长久的技术积累。华为老总任正非曾说过,华为从来不投机,每年花好几亿美元付专利费以及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多年来,华为不断加大智能手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逐渐取得让人刮目相看的成效。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其高端机型,2015年仅智能手机的利润就可能达到100亿元。
华为的路应该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可借鉴的路。国产手机厂商只有像华为这样拼,拼技术、拼质量、拼创新,才能拼出市场机会,拼出品牌优势,拼出强大竞争力。《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