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中国市场活力提振全球信心
新华社记者 俞懋峰 张毅荣
回望这一年,中国消费持续恢复,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经济回升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向世界经济贡献市场活力。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这一年来,中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激发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城市商圈客流量增多。电影暑期档,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中秋国庆假期,超8亿人次出游,国内旅游收入超7500亿元。“双十一”当天,全国快递业务量达6.39亿件,是平日的1.87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高级讲师闫黎认为,快递业务量是观察经济的一个参考指标。11月以来,中国日均快递包裹数量显著增长,印证了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效能持续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消费结构也不断转型升级,新的消费增长点在生长。
“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我们最大的国际市场,2022年对华出口占公司出口总量的35%。”新西兰知名红肉企业银蕨农场首席客户官戴夫·考特尼说,牛肉消费在中国有很大增长空间,公司期待继续拓展中国市场。
前不久,麦当劳全球宣布将增资中国市场,把对麦当劳中国的持股比例由20%增加到48%。“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给我们带来巨大机遇。”麦当劳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坎普钦斯基说,“中国是麦当劳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其长期发展的潜力将让我们不断受益。”
中国经济既实现量的增长,也实现质的提升,经济增长科技含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创新驱动更强,开始形成众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以强大市场活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从合肥的“声谷”到武汉的“光谷”,从北京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到深圳加强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平台布局……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集聚,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孕育,吸引全球目光。
在常州,逾30家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聚集于此,涵盖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芯等,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把动力电池产业链拆解为32个主要环节,常州聚集了其中31个,产业链的完整程度达97%。
“像这样的超级产业聚集地,会产生强大磁石效应,将全球创新要素吸聚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各类企业超越国界,扎根中国,融合共生,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今年以来,众多外企高管密集访华,加码在华投资。人们意识到,中国市场之于全球商界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需求,也在于包容创新,共享未来。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成为全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知名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全球客户业务负责人马克·维德曼在一个投资峰会上说。
“中国不仅是巨大市场,还是创新概念的实验室和最新营销实践的试验场。”法国欧莱雅集团董事长让-保罗·安巩这样描述投资中国的战略意义。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加快形成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展会矩阵,实施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与世界共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和红利。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458项成果;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历届新高;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世界500强和全球供应链体系龙头企业齐亮相……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说,中国为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所作的努力对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数贸会上,该机构通过网络直播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广埃塞俄比亚挂耳咖啡及肯尼亚紫茶。
中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不久前,中方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谈及中方这一新开放举措,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表示,免签政策不仅使更多国际旅行者受益,也有助于增强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传递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这必将提振各方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参与记者:刘春涛、蔡蜀亚、卢怀谦、康逸、陈斌杰)